受惠於面板大廠三星(Samsung)、樂金(LG)、國內工研院等大幅提升軟性主動式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(AMOLED)的生產良率與壽命,軟性AMOLED可望於2012年達成商品化目標,甚至有機會結合既有成熟的電子紙技術,開發出可支援靜態文字與動態多媒體影像的電子書閱讀器。
工研院影像顯示科技中心面板整合技術一組組長李正中指出,既有成熟的電子紙技術搭配AMOLED將可截長補短,短期礙於技術成熟度,將發展為6吋的雙螢幕,但未來仍以單一螢幕為終極目標。 |
工研院影像顯示科技中心面板整合技術一組組長李正中認為,繼軟性聚醯亞胺(PI)塑膠基板、液晶驅動背板、可撓曲OLED及阻水/氧層(Barrier)技術瓶頸逐一克服後,將有助於提高軟性AMOLED的穩定性與使用壽命,以達成商品化,初期除了鎖定玩具、氣氛燈等利基型應用外,更可能與現有電子紙技術整合,設計出實現文字與動畫的電子書閱讀器。
著眼於三星、樂金等大廠對於軟性AMOLED市場虎視眈眈,國內面板大廠已積極與工研院合作研發AMOLED,以搶先取得量產的核心技術。如日前友達、義隆電子等面板、觸控與設備商已共同開發出軟性PI基板、非晶矽薄膜電晶體(a-Si TFT)主動背板及軟性多點超薄觸控面板。為持續提升AMOLED可靠度與壽命,緊接著將投入微晶矽(MC-Si)TFT背板和PISiO2混合奈米基板。相較於a-Si TFT背板,MC-Si TFT背板電流驅動較穩定;而PISiO2基板的阻水、氧效能較PI基板佳,待技術研發完成,工研院將會陸續技轉給國內廠商。李正中表示,現今工研院開發的軟性AMOLED可於8小時內,反覆彎折達二千五百次,彎曲半徑為5公分,與韓國業者性能相較毫不遜色。
目前主流的電泳(EPD)電子紙技術可區分為微膠囊化(Microencapsulated)、微杯化(Microcup)及快速反應液態粉狀顯示(QR-LPD)三大類型,其共通點為具備雙穩態與類紙式特性,因此相當省電且容易閱讀,惟普遍存在反應速度慢的弊病,加上大多數須搭配彩色濾光片(CF)才能達成多彩化,因而阻礙其動態影像發展。另一方面,OLED兼具超輕薄、高亮度、可視角度大、毋需背光源、反應速度快、節能、高色彩飽和度、抗震性能優異、可彎曲等諸多優勢,適用於動態影像,若技術發展成熟,連液晶顯示器也相形失色。